20220604 助力乡村振兴,杭电有科技范儿

发布时间:2022-06-04    来源:自动化学院       浏览次数:381

日前,CCTV-17农业农村频道《振兴路上》栏目连线我校吴开华教授和沈雷教授,他们作为乡村振兴观察员讲述了人工智能在农业和养殖业中应用情况。吴开华教授在节目中介绍了能够实现茶树种植全程数字化的智慧茶园系统。沈雷教授介绍了基于机器视觉的智慧牧场系统。


吴开华教授现任杭电数字农业研究院院长。他带领仪器、遥感、电子、农学、数学、控制、机械、环境等交叉方向的30余位教授、博士团队,深入田间地头,走进乡村农户,以自动化+、数字化+和数智化+为主要方式,不断发掘农村农业农民需求。在农业产业数字化系统、智慧茶园、智能温室及自动化系统、垃圾中转站渗漏液处理、农业养殖物联网技术、土壤污染治理及土壤改良等领域形成了一大批示范案例,推动了科研成果走进乡村,推动了科技助力共同富裕。

在衢州市衢江区建立了柑桔产业种植数据GIS管理与分析系统,基于无人机遥感、测绘等技术对当地6.5万亩柑橘园进行了地块信息精细数字化,为农业管理部门提供柑橘产业品种分布现状、面积统计、地块权属、农业保险等重要的宏观管理和决策信息。

数字农业研究院研发的第四代Phoenix-AG全自动植保无人机系统在衢州市柯城区、常山县等地进行全面推广应用,经验证相关技术能够在山区实现对果树、茶树等复杂冠层的经济作物实现全自动植保飞防作业,有效解决人工喷洒成本高、效率低、费水费药等问题。

数字农业研究院在仙居县应用自主研发的杨梅成熟度检测仪,实现对杨梅果径大小和成熟度的现场检测,极大提高了杨梅采摘、分选的作业效率,避免了采后分级造成的伤害,经济效益明显。

沈雷教授,同时担任河南省焦作市苏家作乡智慧牧场养殖平台负责人。智慧牧场系统基于机器视觉,通过面部、背部识别完成牛只个体身份确认,实现对牛只个体的数量、ID、位移轨迹、移动距离、姿态,身高、体长、体重等数据全生命周期监测。系统采用实时目标检测技术、深度学习算法完成牛只身份识别,通过牛只姿态估计算法及时对异常姿态预警,减少养殖损失。同时,通过语义分割技术与传统的帧差法、混合高斯模型方法结合,建立精准的牛只三维立体模型,对牛只的身高、体长、体重进行检测,为牛只精细化管理提供实时数据服务。